畲族花斗笠:指尖上的非遗

lier1年前民风民俗794

  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畲族花斗笠是畲族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霞浦县崇儒畲族乡上水村村民编织的畲族花斗笠,以其历史悠久、做工精细、设计考究、美观大方,居闽东畲族竹编工艺之最。

  今年国庆节期间,许多人慕名前往霞浦县崇儒畲族乡上水村,体验原汁原味的畲风畲韵,这着实让吴孙存“火”了一把。在他的手上,一根根竹篾摇身一变,成为精美的畲族花斗笠。

  从霞浦县城出发,一路向山而行,不多时便来到上水村。这里海拔350多米,山谷幽深,十分适宜竹子的生长。居住在此的畲民们凭借着智慧和巧手,开发出了众多竹制品。其中,畲族花斗笠以其历史悠久、做工精细、设计考究、美观大方,独居闽东畲族竹编工艺之最,历经百年传承的花斗笠编织技艺也赋予了此地浓厚的畲族文化底蕴。

  在漫山苍翠欲滴的竹林里,吴孙存总能一眼就看出每根竹子的生长状态。而这,也是编织花斗笠的第一道工序――选竹。选好竹子,接着破篾、编织、装饰……从选材到制作,历经30多道工序,历时约一周,纯手工制作的花斗笠才能呈现在眼前。

  吴孙存专业制作花斗笠已有18年。据他介绍,畲族花斗笠起源于畲族三公主的传说,亦称“花笠”,过去主要作为畲族妇女外出劳作、赶集或走亲访友时遮阳避雨的用具,后来则多用作饰品及畲族姑娘的陪嫁品之一。花斗笠因其独具民族特色的编织手法,在畲族灿烂的民间艺术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上水村曾成立花斗笠生产合作社,产品主要销往闽浙一带的畲族聚居区。上世纪90年代以后,由于村里的老手艺人陆续辞世,花斗笠制作技艺面临失传。

  2002年,吴孙存与师兄兰寿其向村中的兰兴?老师傅拜师学艺,之后磨炼了整整两年,才学会独立制作一顶完整的花斗笠。师兄弟俩也成为彼此的良师益友,时常相伴于吴孙存家中边做斗笠边话家常。在不懈努力下,他们一同入选畲族斗笠制作技艺宁德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拯救了这项濒临失传、工艺复杂的传统文化。

  “畲族花斗笠的特色在于花色斑斓,为了使斗笠具有更强的装饰性,手艺人会在斗笠坯的基础上,以水藤系顶,各色珠子、绸带装饰,形成独具特色的美感。”吴孙存说。花斗笠的精妙之处就在于“花”,整个斗笠以五彩九重细篾编织而成,其除外表艳丽夺目外,还会在两层斗笠间嵌入“虎牙”“云头”“燕嘴”三种特有的畲族文化图腾,寄托着对畲族女子最美好的祝愿。

  看吴孙存制作花斗笠,不失为一种享受:原色篾条为主,染色篾条点缀,双手灵活地游走于竹篾间反复挑、压,其技艺之精湛绝非一日之功,纵横交错中编织出的是手艺人的耐心与热爱。柔软的篾条依然有着属于竹的坚韧,正如手艺人对竹编技艺的坚守。

  竹编制品透露出的古朴韵味,已成为上水村人关于故乡最美的记忆,以竹为生、以篾为趣,这项指尖上的非遗技艺在一丝一缕间镌刻着时光的艺术、凝结着畲族人民的智慧。

  W020221125426251740873.jpg

相关文章

曳石庆中秋 趣味民俗乐

赏月吃月饼是中秋佳节人所共知的习俗。然而,在霞浦沙江村,人们庆中秋还有一项很有趣味的民间习俗――曳石。 在活动现场,笔者看到,组织者一声令下,由当地群众自发组织的11支代表队立刻在大街小巷上拖着石头奔...

杨家溪民俗文化

民俗:杨家溪沿岸居聚着许多畲族村民,畲民的生活与风俗在这里尤为浓厚。位于中游的观音亭寨,是霞浦、福鼎、福安及浙江省的平阳、泰顺、苍南等地畲族青年盘诗对歌的主要聚会场所。畲族每年有2个专门“对歌节”节目...

松港:端午节赛龙舟民俗

松港:端午节赛龙舟民俗

      端午节赛龙舟起源于纪念春秋战国时期,楚国三闾大夫屈原为了提倡政治改革不成,被朝廷贬职流放于江南,其“有心报国,无力回天”,最终投身汨罗江自杀,以死明志的伟大爱国情怀。后港村龙舟赛...

文人笔下的霞浦茶文化

一、   诗中的宋代“禅茶”《资寿寺》   宋、周牧点点晴光滴翠岚,参天松于影毿毿。穿云日阅客千数,汲水时闻僧两三。俗子绕登山勒马,禅心常与月同龛。煮茶汲取盈瓯...

戚继光抗倭形成的霞浦相关民俗

戚继光与义乌城隍信仰明代中叶,倭寇焚掠东南沿海,守军望风逃溃,使倭寇长驱直入。朝廷急忙调兵遣将,大肆用兵,独以戚继光麾下数千义乌兵屡建奇功,最后肃清倭氛,威震四海。《霞浦县志》载:“明嘉靖四十一年七月...

扶桑来客―空海大师

灵佑在建善寺修行八年,23岁时一走了之,去了江西。那是784年。到唐宣宗时,沩仰宗传入闽地,已经是五、六十年后的事了,灵佑大抵已经坐化。据说宣宗做过和尚。那么,他们俩坐化的时间仅相差六年,灵佑是853...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